劉冰和高盛是山東淄博供電公司配電運檢室的電纜巡檢工。每天從太陽還沒出來就鑽入地下,到太陽落山才回到地面,對他倆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了。
  “整個淄博城區有地下電纜隧道近40千米,今天的任務是巡檢第20區段到29區段共7千米長度的隧道電纜。”高盛告訴記者。
  2月21日的早晨,行人並不多。薄霧中,高盛打開了位於110千伏齊林變電站附近的地下入口井蓋,用繩子吊了支空氣質量監測儀試了試,說了聲:“還行,含氧量正常。”一轉眼就鑽了進去。
  記者隨之跟了進去,沿著一級級鋼筋做成的腳梯,經過6.7米才到達隧道底部,一股潮濕、渾濁帶著腥味的氣體立馬涌來,讓初次進入隧道的記者難以忍受,胃里開始翻騰。高盛連忙將背著的氧氣瓶打開讓記者呼吸了好一陣,這才慢慢適應開始向前行進。
  “我乾地下電纜巡檢這一行已經20多年了,剛開始也是難以適應,幾天下來飯都吃不下,後來慢慢的就習慣了。” 高盛邊說邊不時提醒著,腳下滑,多註意。因為隧道常年在溫度低、濕度高的環境中運行,地面上積著一層薄薄的濕泥,不小心就會滑一跤。記者一個趔趄接一個趔趄地走著,不時被抓住扶一把,才沒有滑倒,但一會兒功夫全身就被汗水濕透了。高盛說,即使是地面滴水成冰的冬天,隧道內的溫度也能達到20攝氏度以上,夏天能高達50多攝氏度,濕度常年維持在70%以上,甭說還要在狹窄的隧道里穿行,就算是不動,渾身出汗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。但他們最擔心的是忽然滑倒,因為隧道內全是角鋼做成的電纜支架,不小心就會劃破皮膚。“地下巡線工,沒有不被划過的。” 雖然路難走,但他倆每幾步就會停下來進行電纜測溫、測負荷、接地電流檢查等工作。
  這時,前面出現了一段非常狹窄的隧道,看樣子不到1米高、半米多寬,這讓身高1.84米、重近100公斤的高盛走起來異常困難,只能蹲著一步一步往前挪,背上的氧氣瓶和頭上的安全帽不時地和隧道壁發出碰撞聲,他的衣服很快被汗水洇透,額頭的汗順著帽沿開始滴下來,不時地用手電筒回頭照記者:“別停,身體處在這種彎曲的姿勢,停下來最消耗氧氣,越喘越憋得慌。”
  記者跟隨兩位巡檢工“貓著腰”行走了約200米發現,四周佈滿密集的電纜,近30條各種不同型號的電纜如蜘蛛網般排布著,一旦這些電纜接頭有破損,無疑對人身傷害是巨大的。但高盛說,他20多年來已經在這些漆黑中趟了近兩萬公里的路程。
  終於到達了中途休息站,是一個抬頭能看到一小片圓圓的天空的地方。“這是通風口,歇一會兒吧。”高盛說,年前,他們同事幾個研製出一套智能巡檢系統來,能通過遠程對隧道電纜進行測溫、煙感、積水、過載、可燃氣體等進行實時檢測和視頻監控,非常實用,只是因資金不足目前只裝備了幾千米的隧道。
  臨近中午,他們終於完成了4個區段近處4000米的巡檢。為了節約時間,午飯只能在巡檢車上進行。“今天巡檢的隧道地勢複雜,時間就不好控制,所以我們一早就自己準備了飯,可以節省點時間,如果巡視的路段比較好,我們半天就能完成5000米的任務。”高盛告訴記者,他們長年累月在地下巡線,條件雖然艱苦,但每天晚上看到燃起的萬家燈火,心裡就感覺甜甜的。
  吃過簡單的午飯,他們又一次鑽入地下,開始在黑暗中行走……
  (原標題:地下電纜巡檢工的“苦”與“樂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b80vbqap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